我覺得做股票投資,大家一定都要會比較的就是手續費這個項目了,尤其像我以往頻繁買入賣出的交易模式,而最近投資環境變動快

就也準備開始要來定期定額存股了,那手續費一定要能省則省,但實際比較過很多券商,都覺得他們的優惠實在不夠吸引人,但是新光證券目前推出的活動是完全吸引到我的目光了。 

投資股票,最重要就是要選擇一個對的券商,開戶流程要簡單,最好還有不錯的開戶禮,而且又可以大幅度折抵交易手續費,那就真的太棒了!

新光的這個活動叫做”首扣成功送500元,年年再送500元”的活動,這個活動就真的真的很超值了。

一.活動內容:

1.存股手續費,新光證券幫你付  年年送500

定期定額第一次扣款送500元手續費抵用金(抵用金可使用1年)。

年年只要扣款1次,年年都享有500元手續費抵用金。等於就是每年都有500元抵用金可以折抵手續費。

可折抵定期定額、零股、所有證券電子下單的手續費(約等於下單125萬元以內都免手續費)

舉例:

新光證券單筆定期定額「2萬元」以內,手續費只要1元。

每筆最低1000元即可投資,若每月扣款3次,手續費只要3元,一年只要36元

500元全部幫你抵光光,剩下的還可抵零股等所有證券電子下單手續費。

這個活動只要在2022年定期定額首次扣款成功就送500元抵用金,次年續扣在送500元抵用金,而且年年續扣每一年都有喔。

這個抵用金可抵定期定額/零股/整股電子交易手續費,真的非常優惠。

2.首創家庭存股帳戶,共享抵用金

若父母幫未成年子女開立定期定額帳戶,小孩拿到的500元抵用金,父母也可以使用。

舉例:父母及2位未成年子女,共四人都開定期定額帳戶,共可獲得2000元額度手續費抵用金(500元*4=2000)。
父母都可以拿來用,家庭投資計劃更完善。

3.新開戶限定優惠

線上開戶完成立即送3,000元以上手續費抵用金,下單再送7-11購物金、LINEPOINTS等好禮。

新光證券手續費28折,零股最低1元,開戶再送 3000

而且上網看了新光證券的相關評價,其實很多股民都很大推新光證券,是第一家推出手續費28折券商。而且定期定額這一類的優惠,經過我的比較後,也是新光的比較好,所以毅然決然選定新光是我邁向投資之路的首選了。

因為平時要上班,中午很難撥出時間去營業所開戶,所以我就選擇線上開戶,也比較可以節省開戶時間,因為聽同事說,到證券公司開戶,沒有40-50分鐘出不來,如果前面插一個動作比較慢的用戶,你會很寫要撕掉號碼牌,想想也是,如果中午12點去開戶,1點還開不完,回公司我鐵定被記曠職。
因為我在一些股民的討論區看到很多人對於線上開戶流程不太懂,所以做了以下的流程,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活動網頁請點:https://bit.ly/3O1qONk

1.在活動網頁點擊立即線上開戶

2.由官網進入線上開戶。網址: www.skis.com.tw

3.準備身分證明資料,點擊前往線上開戶

4.開戶身分驗證

5.接收手機驗證碼

6.驗證成功後,上傳身分證明文件

7.填寫基本資料

8. 設定一個交割銀行帳戶,請注意,線上開戶只能使用這三個銀行的帳戶,而且一個券商只能配一個帳戶

這個要特別注意喔,還好我薪資也是新光銀行,所以就省了去其他銀行開戶的時間。

9. 銀行身分的認證,這時還會再接收一次手機驗證碼

10. 詳讀並簽署開戶文件,勾選後送出即可

11.預覽這些資料,如果錯誤記得返回修改



12. 送出資料後即可產出專屬憑證,這些資料建議手機拍照存起來

以上開戶程序很簡單直覺,很快就完成開戶了,完全不用出門,
還可以直接抽開戶禮

抽到的手續費抵用金3000元以上,通通都可以抵用手續費。這兩天電話要隨時放在身邊,如果你有裝WHOCALL的APP,就會看到是新光證券打來的,一定要接喔。

說到這邊,大家一定會關心
要如何啟動這個”首扣成功送500元,年年在送500元”的活動呢
此時就要進入新光證券的交易APP,照著下面得流程就可以得到了喔

新光證券貼心的地方就是會給我們這些投資小白建議定期定額投資標的,只要資金管理控制好,將風險降低,就可以存股,為自己打造一條投資現金流囉。

尤其風險管控是投資核心
交易的世界裡,活的久的才有發言權。
作為一個交易者,相信都會有一筆做得很好的交易。
但是總體資金增長的人,卻占比很少。
有機構統計交易者資料,2019年有賺錢的投資者只占比39%,61%的人都處於虧損中。
而那些成功的交易者都具備這些特點。

1、用於投資的資金,一定不是自己的保命錢。一般人不會拿超過自己資產的25%用來投資,虧損以後也不影響自己生活,這可謂資金管理的第一步。
2、趨勢明確的時候加倉果斷敢於放大收益,適度加倉。但是要充分考慮突然逆轉時可能對總資金帶來的不利影響,不違背資金管理的基本原則。
3、未雨綢繆,嚴格控制。要對帳戶裡的資金進行可以承受的虧損次數和金額大小的估算,帳戶裡要有能保證繼續進行正常交易的剩餘資金。

希望可以透過定期定額的懶人投資法,早早開創我的現金流喔~~

”首扣成功送500元,年年在送500元”這個活動的網址再給大家一次

希望可以讓大家交易時可以節省手續費喔

活動網頁請點:https://bit.ly/3O1qONk

線上開戶請點:https://bit.ly/3xuJD4b

BAN41VCEVRFV15RGR

第一金股票定期定額券商比較學會投資應該是當代每一個人的必修課,但在現實中,大部分投資者的投資效果往往與期望差距較大,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投資理念是錯的,通過大量的事實證明,正確的投資理念是投資成功的關鍵。

既然投資理念非常重要,你一定很好奇,什麼才是正確的投資理念呢?主要把握以下四點:

一、瞭解能力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比如自己所處的行業、自身的知識儲備、熟悉的領域等。人對自身能力圈的認知有這樣一個過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一知道自己不知道一不知道自己知道一知道自己知道。堅持在自己的能力圈內投資,做到這一點就“成功”了一半。

隨著知識和經驗的不斷積累,人的能力圈會逐漸擴大,新百王證券手續費下單軟體推薦但一定不要經受不住利益的誘惑跨出能力圈;一旦超出自己的能力圈,就仿佛在茫茫的大海中毫無方向地前行,極易犯錯。比如,投資股票時,要儘量選擇自己瞭解的股票,不要跟風買入自己不瞭解的股票。要理性、適度地擴大能力圈,把握自身投資的原則,掌握自身的投資方向,儘量在投資道路上少走彎路。

二、堅持風險管理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素,投資者需正確認識風險、管理風險、規避風險。如果有人向你推薦一種“沒有風險”的投資理財方式,你可以毫不猶豫地拒絕他,因為這很有可能是騙子編織的謊言。投資者應合理地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挑選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不要盲目聽從他人建議而選擇不適合自己的產品,導致資產損失。投資者可以通過避免、抑制、分散、轉移等方法管理風險。

三、尋找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是指現有銷售量或預計未來可以實現的銷售量與盈虧兩平銷售量之間的差額。兆豐定期定額計算安全邊際是以絕對量反映企業經營風險程度的。一般來說,當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率較大時,企業對市場衰退的承受力也較大,其生產經營的風險程度較小;當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率較小時,企業對市場衰退的承受力也較小,其生產經營的風險程度較大。

對於投資而言,安全邊際指投資品的價值與價格的差額。當價值被低估的時候安全邊際為正,當價值與價格相當的時候安全邊際為零,當價值被高估的時候不存在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為負。價值投資者只對價值被低估特別是被嚴重低估的物件感興趣。安全邊際不保證能避免損失,但能保證獲利的機會比損失的機會更多。

對於債券或優先股而言,安全邊際代表盈利能力超過利率或者必要紅利率,聯邦商銀證券手續費Ptt 2022或者代表企業價值超過優先索賠權的部分。對於普通股而言,安全邊際代表計算出的內在價值高於市場價格的部分,或者特定年限預期收益或紅利超過正常利息的部分。

安全邊際更適合被視為一種投資的基礎思維和方法論光和手續費低消,而不是一個生搬硬套的技術指標或者行為標準。富邦定期定額計算它的意義在於讓投資者認識到:無論是什麼投資品,最關鍵的核心都是保證自己的本金安全,以此為基點構建穩定合理的資產組合。

四、堅持逆向投資 元富手續費計算

在股票市場中,傳統的有效市場假說認為,股票收益是不可預測的。然而,近二十年來的實證研究不斷發現,股票收益率具有一定的可預測性,這使得傳統的資產定價模型和市場效率理論遇到了巨大的挑戰。在此背景下,行為金融理論和行為金融投資策略產生並發展起來,逆向投資策略就是其中之一。 大昌證券線上開戶

逆向投資策略是指根據過去一段時間的股票收益率情況進行排序,買入過去表現較差的股票,賣出過去表現較好的股票,據此構成的零投資組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獲得較高收益的投資策略。彰銀etf定期定額開戶推薦

行為金融理論認為,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決策中,往往過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現的結果,通過簡單外推的方法,根據公司的近期表現對未來進行決策,從而導致對公司近期業績情況做出持續過度反應,形成對績差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和對績優公司股價的過分高估現象。這就為投資者利用逆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機會。

運用逆向投資策略進行投資,實質上是使投資者通過對基於過度自信等引起的雜訊交易者反應偏差的修正而獲利。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證券市場上各種股票的價格走勢,並將其價格與基本價值進行比較,尋找價格遠遠偏離價值的股票,構建投資組合,等價格回歸價值時獲得收益。

在實際的證券交易中,投資者可以選擇低市盈率、低市淨率、歷史收益率低、鮮有人問津的股票,這些股票由於長期不被投資者看好,價格的負泡沫現象比較嚴重,其未來的走勢就可能是價值回歸。

特別是當股市走熊時,市場往往對具有較大潛力的中小盤成長股關注不夠,投資者應該努力挖掘這類成長型股票並提前介入,等待市場走好、價值回歸時就可以出售獲利。 第一金定期定額手續費低消

你可知道,我在等候你 我望著窗外的暮色漸漸下垂 望著那一大片濃稠的暖黃 硬生生的遮擋了我想要尋找的身影 其實窗外什么都沒有 論活的 只有停在電線桿上的幾只鳥兒 扇了兩下翅膀,就飛走了 影子也閃得特快 想去捕捉記憶的特寫都遲鈍了 如同我想你的每個夜晚 如此冗長 瞧啊,天際線被暮色巧妙柔和 仿佛是用我的眼睛描繪的 這副憂郁的畫作 沉甸了所有的等候 我知道 一個甘愿的等候 窗外的光 因為對世界有所不舍 而愈漸深沉 仿佛將薄暮摁進了另一個世界 潑灑了墨 毀了一副未來的名畫 連同書桌上的巧克力盒 也隨之暗了色 那是你送給我的 愛心狀的盒子里是愛心的巧克力 滿滿當當的心 都在生痛地叫著你的名字 你可知道,我在等候你 我一直沒舍得品嘗其味 哪怕是一顆,或半個 我的舌尖都不曾動容 但是偏偏在想念你的夜晚里 我的唇角 有了一絲纏綿的臆想 我知道 一個在等候回應的吻 這個悲傷太過于明亮 即使夜色已經掩藏了思念的痛 但還是不慎抖漏了幾顆星光的淚滴 窗戶是我的眸 我在這里期盼著遠方飄蕩的背影 我癡情的伸出手 想要攬住黑暗里的風 抱緊你 卻使得月亮趁機爬上了我的眼角 猶如一輪思情的痕 不留余地的 在想你 你可知道,我在等候你 有時,我對上帝真誠的祈禱 也不一定湊效 即使縮短你我間距離的一小寸 都不能夠 我知道 這是一個關于愛情的癡想 >>>更多美文:現代詩歌

老家的回憶 文/Aekous_flower 沒有人煙的地方,久了人類生活的痕跡也越來越淡。下午回老家看一看,我記不得有多久沒回來過了,但不管怎樣,這畢竟是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會觸動我內心最深處的回憶,就仿佛童年的事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歷歷在目。 爺爺還住在這里,由二伯照顧。爺爺的小屋旁邊是我家,房屋看起來是荒涼失修的模樣,紅漆木的廳門也顯得銹跡斑斑,唯有那把鎖是新的,暗示著偶爾還會有人回來修葺一番。堂屋旁邊的側屋屋頂已經坍塌掉,我側頭探過去的時候還在懷疑是否會有猛獸從里面沖出來。庭院也沒有記憶中的那么大了,靠近南墻的花園中栽了兩顆白楊,也再不是記憶中的小樹苗,小白楊早已冒過屋頂,直充云霄,樹比人長的快!最讓我感慨的是大門口的那顆萬年青,當年在馬路上隨手撿起的小樹苗,無心插在土里它竟然活了,而且長勢異常茂盛,看著它我心里異常感慨,這棵萬年青見證了這個村子的興衰,也見證了我的成長。 把水果食品放下,和爺爺聊了一會,我準備離開,心血來潮,決定不按原路返回,我選擇了以前熟悉的靠近村子東邊的一條路回家,路上經過了已然變為富婆的云云家,可惜我們再也回不到過去的友誼了。徐崗小賣鋪早已易主,門口坐著幾個又熟悉又陌生的老年人面孔,可惜我也已經分不清按輩分該如何稱呼他們,只得埋頭路過。咦,兒時印象中的大河怎么變得這樣小了?一定是記憶出現了偏差,小時后河水清澈,它緩緩的流淌,小伙伴們在這釣魚摸蝦充滿了歡樂,至今它都仍常常出現在我的夢里,夢中我和兒時的玩伴們回到這里淌水捉魚,汀汀的河水伴著稚嫩的童聲久久地在村子里回蕩~~阿鶴家的超市也已經關閉,但好像還有人住的樣子,沒有搬遷走。我一路騎行向南,途徑小軍家,大龍家,都早已沒了人煙。 突然迎面看到阿進騎著電動車過來,我們相視無言,彼此帶著驚愕的表情擦肩而過,一會到了離村的大馬路上,又看到阿豹帶墨鏡騎摩托車酷酷的駛過,還有衛星的老婆載著他往村子里趕,我兒時的伙伴呀!我們仍然記得彼此依稀的模樣,名字也沒有忘掉,卻又為何卻又如此生遠?碰面只剩下驚鴻一瞥和一個錯愕的表情……到了村口,道喜家的野味館還是記憶中的模樣,只有它沒有變了,幾間小屋臨河而建,庭院始終用紗圍著以防蚊蟲,整個房屋外圍只有一塊綠色的招牌上寫著它是一家野味館,別處全然看不出來,和普通庭院沒什么兩樣,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真理,越是低調的地方東西越好吃,酒香不怕巷子深嘛,可惜我從來沒有去吃過,聽媽媽說那是專門招待領導干部吃飯的地方。 回來的路上兩旁都是筆直的水杉和小白楊,這也算是我家鄉的特色吧,記憶中一直有它們,它們在晚風中隨風擺動,好像在說,阿影你回來啦!不要忘了故鄉哦!一定要再回來!我心里默默答應,放心吧這是我的家鄉,葉落歸根,我還會再回來的!她們仿佛似乎聽到了我的心聲,樹葉嘩啦啦響得更厲害了,就連盛開的紫薇花也開心的笑了。 老家的里程 文/迎春 老家,就這樣在猝不及防中到來了。 記得有人問我:你追求過怎樣美好的夢境?我說是記憶里的老家。這個字眼,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樸實氣息,在離開多年以后的漫漫時光中,撫慰著在外漂泊的生命與精神。 我的童年是在魯北農村度過的,祖父的房子蓋在一條河流的岸邊,進門便是一個大廳,正面掛著松鶴延年之類的中堂畫,兩側懸有寓意吉慶的對軸,下面的方桌,平常擺放一些茶壺茶碗等用來接待的日常用具。我在那里讀過一些古詩,當初它使我感到拗口而費解,但卻使我后來有過的夢想得以飛翔。《詩經·大雅》說的:“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小時候,我在反復背誦古典詩詞的同時,心里太容易生發一些幻覺,便有鳳凰在夢里振翮離去…… 老家,是哼不出的思鄉曲,往往又成為暗夜里幽微的喟嘆,以及人生在漫漫長旅中不可或缺的慰藉。確實,在這世間,有些人,連沒有老屋的也要返鄉間。 情感的積淀,思想的流淌,再一次路過故鄉小河的流水,再一次經歷往昔成長的歲月,回過頭來思量,那曾經使我迷戀過的老屋,今天依然是我心中不變的家園。 一切都是好奇而熟悉的。泥土的醇香和樹枝的清香,依舊如初。我認出了我的從前,臉上不覺浮起了霧樣的詫異。我觸摸到的是多年以前的時光,到深夜還有紡車“吱呀”的響聲,暗中透著滄桑。這次追尋所回應的也許只是初凝眸的瞬間,也許是一樹桃花的驚艷,還有嫩綠芊芊的小草,幾朵漂泊無定的云彩,雨后,那河面上陡然暴漲的粼光……心頭涌過了如潮的春天,陽光掠去又顯出無邊無際的綠色。我一生都忘不了的也無非是這樣的片片段段、點點滴滴的記憶。假如說生命的成長是不斷獲得的過程,同樣也是一個不斷失落的過程。我再次審度著眼前這個人生起始的地方,往常經歷的生命體驗有如過江之鯽,感到人生沉寂時久違了的熾熱。 老家,大都是坐落在村莊的腹地之處,遠離了喧鬧,遠離了繁華,默默傾吐著操勞一生苦守一世的累累寂寞。那最接近土地的古樸顏色,土頂土墻的院落,構成了一個村莊所不可代替的過去的光陰。我悄然凝望著它那蒼老得幾乎松垮的樣子,來來往往的目光如風掠過,沒有人停下腳步,都從不注視底部過于殘損的部分。很多年過去了,用“漫長”來形容那以后的時光,也許太過一般。曾經滄海難為水,歡樂化為寂靜,厚實化為輕飄,感知有著一種隱忍的存在。有誰會走近前去,留意傾聽一座老屋的悲辛? 那裊裊升至半空的炊煙早已一去不返,一瞬間又一瞬間地飄逝了一切。還有響于耳際的喊聲,如今再回憶起來,就好像是恍若隔世的召喚。 家、家族、鄉關。我深信祖輩們也一定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曲折而驚心的遭際,會有一些難堪,一些發生在與我無關的事情。 我也不過是在此停留片刻的一個人。 老家的月亮 文/都市農夫 有故鄉的人總會有鄉愁,這是宿命。鄉愁如影隨形,成為游子身體的一部分,許多陳年往事,在忙碌的白天無論如何想不起來,可當夜深人靜時,那熟悉的場景熟悉的人物紛至沓來,沒來由地進入夢中。即使在夢里,意識里也隱約知道曾經的村莊已經拆遷了啊,那房子那大樹那小河已經沒有了啊,我應該在南京啊,怎么還會生活在這里呢?努力想留住,努力想看真切,努力想靠近,卻離我越來越遠,心越發焦慮,夢醒了,心有點疼,眼角濕濕的。周遭是黑黑的安靜,鄉愁一下子彌漫開來。 鄉愁是淡淡的憂傷,能體味,卻不易表達,來自于深深的牽掛和對舊時光的留戀。有人說,你夢里出現的那個人,那個人也在想你。對,年老的父母一定正在想我,老家一定正在想我,又到中秋了,老家的月亮一定正在想我,我要回家!雖然泰州不遠,也經常回去,但與父母弟兄還是聚少別多,短暫的相聚對于刻在心底的鄉愁,永遠是杯水車薪,只要一踏上返回南京的路程,新的一輪鄉愁又開始了。他鄉是職場,故鄉是港灣,就這樣我奔波于故鄉與他鄉,沒有感到辛苦,相反內心有滿滿的欣慰,回家,心靈能獲得一種力量。 推開家門,媽媽迎上來,笑著說:才講到你,這么快就到家了。爸爸患病多年,行動不便,坐在椅子上朝我揮揮手。看到兒子回來了,他們很開心。父母歲數越來越大,可我能陪他們的時間卻不多,他們恨不得想天天看到兒女,我們只恨分身無術。珍惜眼前,陪好當下吧。三個人坐在一起閑聊,媽媽說得多,我聽得多。雖然小城鎮化了,原來莊上各戶人家的消息還是有的。媽媽一一道來:張家的兒子不孝順,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李家的老人很高壽,九十幾歲了,身體還很好;王家的生意很厲害,如今發大財了;趙家的孩子很爭氣,今年考上大學了……我邊聽邊笑笑,插幾句嘴,這些人過去的情況我清楚,現在的情況只能靠媽媽介紹了。我問爸爸媽媽最近的身體狀況,媽媽報喜不報憂,連聲寬慰我:很好很好,你安心工作。想幫他們找個鐘點工,爸爸顫巍巍地說:不要找,我們能行,錢要省著用,要惜福。 東說說,西說說,想到哪兒就聊到哪兒。忽然,我想到個事,問媽媽:過去中秋節晚上吃什么的啊?媽媽這一段說了好長好長,把我帶回到遙遠的過去。那時月餅有限,再窮再苦,中秋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一些糖燒餅,調面發酵包餡,拍扁貼到鍋里,孩子歡天喜地,大人累得不行。晚飯前燒餅做好,大人舍不得粘在面盆上的邊角料,再加點水加點面加點青菜,煮成一鍋咸疙瘩湯。可現在幾乎沒有人家自己做糖燒餅,想吃,到店里買現成的。 下午兄嫂侄子都來了,每次在外地的人回來了,就是家里的節日,人人動手忙晚上的飯菜。兩桌人坐定,向父母敬酒,父母看著四代同堂,成就感很強,心滿意足。晚飯后,媽媽到樓下敬月亮,幾個月餅,幾個燒餅,一杯茶,一炷香。天空云多,月亮時有時無,媽媽對月鞠躬作揖,嘴里還不停禱告。昨天我就找好賞月的地方,高港生態公園,那里人少燈暗,場地開闊。 現在叫生態公園,低洼處是水面,堆土處是山坡,有模有樣,可三十年前這里是荒地,雜草亂長,小河小溝交叉,白天人跡罕至,晚上一盞馬燈移動,我跟著兩個哥哥釣蝦釣螃蟹,掙幾個油鹽錢。抬頭看,烏云散去,月亮露臉。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河已不是那時的河,景也不是那時的景,時空交錯,我浮想聯翩,感慨萬千。面對故鄉的拆遷變化,我不認同“誰人故鄉不淪陷”的詠嘆,當年一個又一個人義無反顧離鄉,是為了見識外面世界的精彩,總不能只許你活在霓紅燈閃爍的城市,而要求故鄉幾十年一直亮著煤油燈?父母弟兄在哪里,哪里就是老家,舊友故交在哪里,哪里就是故鄉,口音、土地,還有今晚的月亮都是真真切切的故鄉。今月曾經照古人,但古人出門時間太長,少小離家老了才回,往往認不出變化中的故鄉,“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即使問了兒童,也是白問;而現代交通發達,條件許可時,盡可能抽空常回家看看,隨時感知故鄉的變化,讓我們慰藉父母,讓故鄉撫摸漂泊。夜深了,父母已經熟睡,小區寂寂無聲,我推窗凝視月亮,清輝灑在我的身上,輕輕打開音響,齊豫那天籟之音開始吟唱佛經,“蓮花處處開,一花一凈土……”。老家的月亮,讓我心靜如水。 一夢到老家 文/醉雪堂 昨夜做了一個好夢,我又一次回到了老家。 我的老家,在一個很深很深的山里,那里不屬于大山,但偏遠絕對比大山不差分毫。在湖北省的地圖上,地名標記到我老家的小鎮,只有縣里的地圖上,才可以看到從我家背后大山發源的一條河流的名字——落梅河。雖然老家貧瘠偏遠,生活過得毫無詩意可言,但落梅河三個字還是富有詩意的,每每念叨這三個字,我都恨不得詩興大發,寫他個三升五斗,惜我終究不是詩人,寫不出豪情滿懷的詩句來。 我們村是一個有著200多人居住的自然村落,借勢扎根在一座很陡的大山隆起的“腹部”上,一條小河從村中蜿蜒而過,村居也自然而然地隨形就勢,傍山而居。那些房屋有的騎在河岸上,有的依附在巖石下,有的蜷曲在洼地中,有的隱居在林蔭里,有的連成一排,有的獨自成居,有的坐北朝南,有的西高東低,整個村居土墻黑瓦,亮窗木門,錯落有致,自然和諧,一派閑適慵懶氣象。 老家按族譜房頭分為東頭和西頭,大房的人住在河的西頭,小房的人住在河的東頭。 村里的一些硬件設施主要在西頭,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洗衣服的水塘,打谷碾麥用的稻場,共有一個胡氏祠堂,12匹馬力柴油機,每天出工的高音喇叭,說話有點結巴的生產隊長等等都在西頭。東頭僅有一個老碾米槽,還是個破爛牛欄屋改成的。形成了“東西在西頭,人氣在東頭”的局面。 從西頭到東頭,有一條大青石鋪排的路連接著,直接從胡氏祠堂背后通向東頭,兩邊被一幢幢的瓦屋擠得嚴嚴實實,雨雪天從青石板上走到東頭不會打濕腳的。 在我們東頭有上堂和下堂的連體建筑。上堂主要是磚木結構,門窗都鏤刻傳統的木雕紋案,古色古香;下堂是磚石結構,大門是漢白玉雕琢而成,頗有氣派。村里的紅白喜事都會在這里舉行。特別是請客什么的,主客都會坐在上堂,最重要的客人當坐上席。逢村里老人過世,也都會把棺材抬到上堂,子孫在這里守靈,親戚朋友也都在這里走禮祭奠。我原來想不通,為什么死人非要抬到上堂來。直到有一次,村里的一個叫矮頭的人上吊身亡了,他是當時生產隊長來泥老人的兒子,三十來歲的樣子,為什么而死,到現在不得而知。但矮頭死后卻沒有抬入上堂,只能在自家屋里操弄,原因是死于非命,又是晚輩,還不夠格到上堂來祭奠。后來我才慢慢悟出這也是一種規格,是對那些德高望重的先人們的一種尊重和認可。我倒是對這種做法充滿了敬意。 我家的老屋,就在上堂的東廂,與上堂并列兩間,青磚結構,鋪有滿樓的木板,靠上堂的一間作伙房,東邊的作了歇房。那是一座老屋,民國手里的屋子。那座屋子,我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可能都住過,我爺爺住過,我奶奶住過是確定的。我爺爺在我沒出生時死了,我奶奶后來也死了。我的母親嫁到我家時,正逢家道中落,一貧如洗,風雨飄搖。我父親年輕時風流倜儻,不管家事,只顧與狐朋狗友一道摸牌賭博,夜不歸家。眼看著家就要傾覆了,是我母親忍辱負重,沒有放棄,直到我父親浪子回頭,家才慢慢充滿生機和希望。 我和我的3個哥哥,就是在這個老屋里度過童年與少年時光的。我對老屋,印象深刻,充滿感情。直到現在,我做夢都是這里的景象,像超越一樣,見到父親母親也都是往日的情景。我在這里就著一星如豆的煤油燈,讀著樓上箱子里拿下來的、父親當年的藏書和自己用積攢下來的零錢買的小人書。我也是在同樣的煤油燈下,圍著火塘聽著老人擺龍門陣,也是在這里看母親沒日沒夜地搖著那輛紡線車,紡著苦澀的歲月與童年。 老屋的灶火,冬季灶門前溫暖的火舌,小滿后新作的麥面香粑,秋天樓上曬籃里的板栗,竹簍子飽滿的紅苕以及白露柿片結霜后的甘甜,樓板上老鼠打架賽跑的熱鬧,四季早晨飄滿屋檐的炊煙,大人叫喚小孩回來吃飯的鄉音,屋檐瓦楞里麻雀的嘰喳,天井下蜘蛛結網的悠閑……一切都是那么親切! 猶記兒時和一群伙伴玩耍的情景。夏天到了,池塘里清水漣漣,水不太深,大概只能淹過褲檔小雀雀兒,里面有很多魚,很小的魚,小指長的麻古楞子,五顏六色屎鋼片,夏日的正午,我們總愛偷偷拿上家里的米篩子,用些新磨的麥粉做誘餌,撒在米篩子上,在靠近石頭縫隙陰涼的地方,慢慢地沉入水底,不多一會兒,魚兒成群結隊地來了,它們搖頭擺尾地遁入篩底,搶吃那一絲絲的面粉,在它們玩得盡興的時候,用手突然將篩子往上一提,一群活蹦亂跳的麻古愣子就搞掂了,陽光下,小魚兒白花花的鱗片閃著銀光,有些晃眼。有時覺得不過癮,一些膽大的伙伴,就直接用手往石縫里摸,有時一摸一大把的魚,當然,一不小心,摸出一條水蛇來,便只有尖叫的份!這是我童年樂此不疲的游戲。 池塘邊有一口水井,一年四季,水盈滿井,清澈見底。上山勞作的村民,放牛放羊的小崽子,總愛掬一捧泉水,咕咚咕咚地喝個透心涼。 冬天到了,池塘里結滿了厚厚的冰塊,井里卻熱氣騰騰的,反而有了溫手的暖意。時近年關,家家戶戶來這里擔水回家置辦年貨,做豆腐,殺年豬,用水量特大,但水越挑越溢,取之不竭,用之不盡,不愧鄉親們的生命泉。 但是,有一年的大早,西頭的憲章家的女啞巴,被人發現死在水井里。據說啞巴是她老娘把她推進水井的。原來女啞巴的肚子不知是誰弄大了。自此以后,井里的水再也沒有人喝了,水井也慢慢地干涸了。村里的水源也變得困難起來,想到這個問題,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怨懟,對女啞巴的同情,對憲章家女人的怨恨。 童年與少年的時光,總叫人留戀:那村后高過云天的大山,以及祖墳山列隊成排的先人墳塋,還有那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村前一畈畈的梯田,村東漫無際涯的林海,村西連天土地,田溝地塹瘋長的栗子樹桐子樹烏柏樹,村莊一穿而過的那一澗溪水以及河岸的雜花生樹。 還有,當我登上烏石巖頂峰,陽光麗日之下,極目遠眺,東可遙視香爐觀的日出以及招軍寨的城堡;南可以看見天底下薄刀峰寒光閃爍的刀背;西可見龜峰山萬峰錦繡;北可見康王寨雄奇峻莾。玄關處處,關山漫漫,少年心事,竟被一次一次地撩起。山外的世界,充滿誘惑,也激發起我對未來的渴望。 17歲那年,我讀高一,故鄉漫山遍野的楓葉紅了。我突發奇想,當兵去。我如愿去了遙遠的兵營。這一走就再也回不到故鄉老家了!也就是從那時起,雖然我夢中的記憶,大都是與老家有關的。但,我注定一生將在外鄉漂泊,我的靈魂找不到皈依。 一夢到老家,也算是對心靈最好的慰藉。 老家記憶 文/飄緲 離開老家已經整整十一年了,初離家的時候,還不甚懂事,只知道是因為父親離開母親要帶我們投奔三姨而去,三姨是我從小除了母親外最親的人,雖然有所不舍,但離開了那個“窮鄉僻壤”的小山村,各方面條件都好了很多,還是開心的。自此,“老家”在我心中也只是一個悠遠的詞,并未攝入太多感情,每每聽到小伙伴們有的談論起自己的老家,印入腦海最多的也只是占據了童年三分之一的放羊娃生活以及晚歸時媽媽那在山谷中久久回蕩的呼喊回家的聲音。 逐漸的,我以為我會忘掉老家,忘掉那里的牛羊、小溪 ,忘掉門前的大桃樹和牡丹園,忘掉濃密的竹林和一起玩泥巴的小伙伴,我會融進新的圈子,開始新的生活。然而許是變故之后本就變得敏感的內心,或者逐漸長大后肆意滋長的自尊,不知怎的竟有了“背井離鄉”、“寄人籬下”的感覺。每每看到母親緊鎖眉頭、郁郁寡歡的樣子,內心總會有種莫名的疼痛,總是會回想起老家時母親大熱天汗流浹背的干著農活卻依舊哼著小曲的情景;想起即便母親無理取鬧父親也會旁邊乖乖聽著哈哈一笑的情景;想起每天父親無論多累,勞作完回家后總是蹭的跳到他懷里撒嬌的情景……從那個時候開始便會不停的做夢,夢里全是老家:老家那條每天送我上學的黑狗、和小伙伴一起偷柿子的柿子樹、整日跟在屁股后叫姐姐的鄰家小丫頭;很多時候我會跟母親講做過的夢,母親總是若有所思的說:“我也經常夢到那里”,說的時候眼神深邃而悠遠。我突然明白母親是想家了,和我一樣。 許是如人所說:懷舊是因為現在過得并不好,總之心中一旦有了執念,行為便會變得不受約束,就這樣,老家成了記憶里最溫暖的地方。會常常借口補課、作業繁忙不回家,但每年清明和除夕回老家祭祖卻從不落下,無論是清明的雨天或是初夕的雪天。年復一年,干凈的道場逐漸長起了草,由稀到密,由零星可見到郁郁蔥蔥,到再也找不到任何在此嘻戲玩耍過的痕跡;老房子也因沒了人氣顯得更加蕭瑟,古老的土墻墻面逐漸布滿了裂痕。但即便如此,每次回去還是會前前后后仔仔細細的轉上好幾圈,只要她還在,無論變成什么樣子,總會有種莫名的心安。 日子一如既往的過著,幾年之后母親帶著我們組建了新的家庭,又搬了一次家,再過了兩年,又搬了新居,條件好了很多,也終于擺脫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關于老家的夢漸漸少了,只是每當心情不好的時候首先會想到的還是那個地方,無論多忙,每年總是會抽空回去看看,走近十里的山路,或許只是為了聽聽風吹過老家門前那片竹林的聲音。 我以為關于老家的情感會就如此不咸不淡的靜靜流淌在記憶里,我堅信現在的家會給我老家同樣的溫暖,然而,在我還沒能努力融入現在生活的時候,母親走了,“家”便再也沒有了。我又開始重復做起了關于老家的夢:父親滿身是土的從地里回來,母親哼著最喜歡的《南泥灣》做飯,我們兄妹幾個圍著灶臺趁母親不注意偷偷拈起一點炒好的菜放進嘴里……我想,母親是回去了,回到了她從小長大的地方,回到了父親身邊,我記得父親在夢里告訴過我的。 清明又致,一大早的便急急忙忙往老家跑,我想再看看母親做飯的廚房、父親播種的菜地,我相信在那里一定可以找到他們的影子。 終于要到了,遠遠便看到那樹盛開的桃花,有點小激動。到了,然而,老房子呢?呈現在眼前的竟是一片廢墟,僅能憑借地上零星散落的破碎的瓦礫、石板,地上橫七豎八躺著的房梁、柱子以及一兩板未拆除干凈的土墻辨別出曾經有戶人家的存在。我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接受她最最荒蕪破敗的樣子,只是沒想到竟會就這樣不復存在了。一直覺得只要老房子在,那段最美好的童年時光就在,家就在,可是現在,竟連這最后的寄托也沒有了。哭著給哥哥打電話詢問原因,知道是因為老家修路的緣故要將其拆除,我明白老家建設的需要,也希望老家發展的更好,只是我記憶中、夢中最溫暖的那個地方卻就此再也沒有了。 以后的以后,每年依舊會回來這里,心情不好的時候,依舊會來這里聽風吹過竹林的聲音……我可能會漸漸忘了老家的樣子,忘了門前的那棵大桃樹和牡丹園,但我會一直記得在這里那份簡單的幸福和滿足,那份內心深處的放松與自由。即便沒有了任何痕跡,這里仍是我最初的家,記憶中、夢中的家,最真實溫暖的家。 那個叫做老家的地方 文/hlhs69 曾經的家是祖輩生活的地方,是庇佑我們成長的樂園,有我們兒時所有的幸福時光和快樂記憶,我們現在都叫她老家。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都懷揣夢想離開了老家,在鋼筋混凝土構筑的森林里筑巢,養育自己的兒女,這是孩子們的家。 孩子們的記憶里不像我們心里有關于老家的深刻印象,不知道她們以后是否會有自己的鄉愁。 現在的老家還生活著我們的父母,每次帶著孩子們回老家看父母,孩子們都不太情愿,她們回老家水土不服,像過敏一樣,身上會出疹子。我就會對孩子們說老家還有你們的親人,他們是爺爺奶奶,是家里的老人,不回不中。父母也不情愿到城里,他們在城里住不慣。因為老家那兒有他們為之奮斗了一生的老房子,老院子,有他們熟悉的人和地,有祖輩生活的老窯洞。 那兒的山,我們現在稱之為丘陵;那兒的溝,我們現在知道那是峪,是澗,是川;那兒的地,我們知道那是坡地,是梯田,是坪塬;那兒的樹,我們現在還叫洋槐樹,柿子樹,皂角樹,栆樹……;那兒的人還用濃重的鄉音土話叫著我們的乳名;那兒有我們的長輩,同輩,甚至會有不少晚輩,我們稱他們為“老鄉”或者“鄉親”。 祖輩慢慢走完了自己的一輩子,一個接一個地陸陸續續淡出了我們的視野,我們永遠失去了那溫暖的懷抱,再也聽不到那親切的呼喚。他們都已經入了祖墳,進了黃土,盡管我們還常常憶起那熟悉的音容笑貌,有時說起那些記憶深處的往事,孩子們聽過后都笑著說那是故事。 那承載了我們無窮歡樂的小河都早已斷流,成了無水的河溝,那些小魚小蟹都成了不可觸及的夢中的童趣。那曾經用甘甜醇厚、回味無窮的井水養育了我們的老井已經干涸。大家都在自家院子里打了新的深井,用水泵電機抽水吃。現在時尚叫法為“成人禮”的,那時候只是在我們還稚嫩的肩膀上挑著擔子去井上擔水。 那些熟悉的鄉間小路,逐漸被歲月吞沒,到處都是栆刺,草叢,或者已經變成了村村通,戶戶通。面包車,小轎車,拖拉機,摩托車,電動車在路上奔跑。那些牛車,馬車,架子車,還有織布機,紡車,磨子,碾子都成了農耕文化收藏品。 兒時教課書上寫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城里鄉下都變成了現實。我們熟知的工農業剪刀差,城鄉差別基本上沒人再提起。再也不用車拉人推去交公糧,鄉統籌、村提留和義務工都已成了歷史名詞,減輕農民負擔這個沉重的話題已經徹底不再存在。大家都不再說什么實現共產主義社會了,而是忙著找門道外出打工、掙錢進城購房。種糧補貼,養牛戶專項補助,新農合,大病醫療保險,危房改造,統籌養老,脫貧攻堅等詞語為大家熟知。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話語時時響起,中國夢正在逐步變成現實,洛陽市人代會上更是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溝域經濟,個人理解應該是圍繞這些叫做老家的地方作文章吧! 這就是那個叫做老家的地方,以后我們可能會叫她“故鄉”,就是那首很有名的,讀得很熟,永遠不會忘記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所說的故鄉。 她有個縣里各種志書上都記載的名字——流峪,是河南省洛寧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中的一個地圖上都難以找到的小山村,位于渡陽川盡頭一道外村人都叫“流峪溝”的山溝里面,特別像陶淵明先生筆下那個叫“桃花源”的地方,村里住著我也不清楚來源的黃氏家族數百口人。 回老家陪婆婆過年 文/劉娟麗 朋友問我今年在哪里過年,我說,還是和以前一樣,回老家去陪婆婆過年。朋友感嘆,你怎么年年都去那里過年啊? 是啊,結婚18個年頭來,我們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年是和婆婆一起過的。婆婆住在比較偏遠、交通不便的東江湖庫區,公公已經去世近20年了,因此這些年,婆婆除了來我家帶孫子的幾年之外,其他的日子都是獨自生活。我們老家雖然還有兩個哥哥,但平時都各過各的日子,加上婆婆又是那種比較能干堅忍、有事也不想麻煩別人的人,因此,一年365天,婆婆就有350多天是獨自默默地生活著。 婆婆很勤勞,也許是從小勞動慣了,也許是為了打發孤獨的日子,總之,婆婆是超級勤勞的人,70多歲了還總是種菜。不管天晴還是下雨,婆婆幾乎每天都要去菜園里,侍弄她的寶貝菜兒。婆婆種的菜比較多,品種也多,而且都是施農家有機肥,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各種菜都長得非常好,一年四季,菜園里都是青綠青綠的。就在今年元旦節前,老公回老家看婆婆,又帶回了一大袋子的菜,大蒜蔥姜包菜面薯等。我一看,大蒜每根都有大拇指粗,包菜包得又大又緊,尤其是面薯,老公說,這么多菜,我哪里帶得來啰?她老人家一蔸面薯就挖出20多斤呢! 婆婆種的菜又好又多,吃不完就曬干菜,曬不完還挑去賣。每逢三六九鎮上趕圩的日子,婆婆很早就起床,而且不吃東西也不喝水,挑起一擔菜就去搭渡船,直到賣完菜,再次搭渡船返回家后,她才開始吃早餐,而此時已經過了吃午飯的時間了。我們多次勸她不要去賣菜,即使實在要去賣,也要吃點東西再去。“吃了東西喝了水我怕要去上廁所,不方便。”婆婆解釋。 除了種菜,婆婆還會養幾只雞,每年過年時就會殺雞給我們吃。可她平時一點都舍不得吃,就連雞下的蛋她也攢著,等我們回去時再吃,剩下的還給我們帶回來。 “爺娘疼滿崽”。婆婆沒有女兒,而我老公是她的滿崽,也是她唯一在外工作的兒子,因此,婆婆盼滿崽回家之心非常急切,但她平時從不主動給我們打電話。每年進入臘月,婆婆就會準備年貨了,豆腐、糍粑、桃花、米酒、魔芋豆腐等傳統美食她都會做,現在畢竟上了年紀,沒有以前那么大的力氣了,婆婆于是和在家里的兒媳婦或其他親戚合起來做些年貨,至于其他一個人能夠做得到的,婆婆一樣也不會少地都準備好,比如臘肉、油炸米粉肉、花生、紅薯干等,吃不完還要我們帶走。 2016年的春節又快來了,我能夠想像得出,婆婆一定又在準備她的年貨了。她也在開始搞衛生了,樓上樓下都要打掃干凈,廚房的碗柜、飯桌、鍋蓋等都要擦洗得光亮光亮的,她還戴著一個老布帽子,舉著一把綁在竹竿上、自己扎的高粱掃帚,把屋梁上的蛛網、煙灰等掃下來……她一定又在等著我們回去吃她準備的年貨了,也一定在等著我們到家后和她圍著灶火聊天,她好把埋在心里一年的話全倒出來,假使我們不回去陪她過年,婆婆將有多么難過和失望!盡管老家有哥嫂侄兒,但現在農村的年味淡了,大家一有空閑就忙著打牌,誰還會有心思去和一個既不打牌又不看電視的老太婆聊天呢? 而我們,也正是因為有了婆婆,才感到了濃濃的年味,也才體會到了游子回家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讓我的兒子知道了:他的根在那兒。 >>>更多美文:好文章


元大證券手續費最低
統一台股定期定額證券開戶推薦 彰銀定期定額手續費1元Ptt 2022 大展證券定期定額手續費券商比較德信證券定期定額證券開戶推薦 盈溢定期定額推薦計算 土銀定期定額證券線上開戶安泰股票定期定額手續費Ptt 2022 台中銀美股定期定額Ptt 2022 康和定期定額證券線上開戶

arrow
arrow

    s66ycnb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